
今年以来,大亚湾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,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通过打造“四心工程”,积极探索执法为民新路子、新方法、新举措,切实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,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准备。
一是打造“全心保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围绕建设“平安大亚湾”目标,充分发挥批捕、起诉职能作用,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,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,加班加点快捕快诉,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。从治本入手,严查涉农职务犯罪。集中查处了一批农村房屋修缮、土地征用、移民补偿等惠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案件,挖出了一批“村官”中的“蛀虫”。同时,对惠农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监督,确保国家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。正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,促进刑事和解,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。积极完善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机制,认真落实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制度,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。
二是打造“诚心待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通过抓好信访工作,构建了直接面对群众、为群众服务的桥梁和纽带,在接访中无论上访人有理无理,对其反映的问题都做到“四个百分百”:即百分之百接待、百分之百受理、百分之百答复、让上访人百分之百满意。开展了“五心四声”服务,即“接待群众热心、解答问题耐心、处理问题公心、为民办事诚心、让群众感到顺心”和“来有迎声、倾听心声、问有答声、走有送声”,确保了接待工作热情到位、答复到位、解释到位、处理到位。通过全面落实检察长接待日制度,针对群众反映强烈、久拖不决、多次来访的热点案件,当场了解、协调、督促有关部门落实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。创新救助工作机制,制定了《来访救助制度》,为生活困难来访人发放赔偿金及救助金近10万元。
三是打造“真心为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把“送法下基层”作为开展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,积极开展检察官“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学校”等主题活动,积极推行“阳光检务”,在全区3个街道办和22个村、居委会建立了30个“送法下乡”宣传栏,每季度更新版面一次。举行以“送法下乡为百姓,创建文明新社区”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,举办检民对谈68人次,发放宣传单15000份。在区属三所中学积极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,对全区27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。在澳头街道设立检察室,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,面对面的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。
四是打造“爱心暖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积极为群众提供“暖心”服务,做群众的贴心人,打造便民接访室,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,在接访中心室外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,室内配备了空调暖气、饮水机、电子触摸屏、网上受理接待等便民设施,营造出一个温馨、祥和的倾诉场所。推行“五个一”(一身制服、一声问候、一张笑脸、一杯热茶、一定答复)标准化服务,推动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;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,深入开展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解民忧、解民怨、解民困 “三问三解”活动,积极帮扶派员挂点村的特困家庭,捐助该村各类款项共计人民币5万多元。积极参与“一对一帮扶 争做爱心父母”助学助困失学儿童行动,连续3年资助农村贫困失学儿童15名,捐助资金1万多元,帮助失学儿童解决了就学和生活难题。
今年以来,大亚湾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,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,通过打造“四心工程”,积极探索执法为民新路子、新方法、新举措,切实为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,为明年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好准备。
一是打造“全心保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围绕建设“平安大亚湾”目标,充分发挥批捕、起诉职能作用,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严重暴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案件,坚持提前介入引导侦查,加班加点快捕快诉,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了一批严重刑事犯罪分子。从治本入手,严查涉农职务犯罪。集中查处了一批农村房屋修缮、土地征用、移民补偿等惠民工程领域职务犯罪案件,挖出了一批“村官”中的“蛀虫”。同时,对惠农专项资金实施有效监督,确保国家惠农补贴政策落到实处。正确执行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,促进刑事和解,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对立面。积极完善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机制,认真落实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制度,帮助其早日回归社会。
二是打造“诚心待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通过抓好信访工作,构建了直接面对群众、为群众服务的桥梁和纽带,在接访中无论上访人有理无理,对其反映的问题都做到“四个百分百”:即百分之百接待、百分之百受理、百分之百答复、让上访人百分之百满意。开展了“五心四声”服务,即“接待群众热心、解答问题耐心、处理问题公心、为民办事诚心、让群众感到顺心”和“来有迎声、倾听心声、问有答声、走有送声”,确保了接待工作热情到位、答复到位、解释到位、处理到位。通过全面落实检察长接待日制度,针对群众反映强烈、久拖不决、多次来访的热点案件,当场了解、协调、督促有关部门落实,及时化解矛盾纠纷。创新救助工作机制,制定了《来访救助制度》,为生活困难来访人发放赔偿金及救助金近10万元。
三是打造“真心为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把“送法下基层”作为开展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形式,积极开展检察官“进社区、进农村、进学校”等主题活动,积极推行“阳光检务”,在全区3个街道办和22个村、居委会建立了30个“送法下乡”宣传栏,每季度更新版面一次。举行以“送法下乡为百姓,创建文明新社区”为主题开展宣传活动,举办检民对谈68人次,发放宣传单15000份。在区属三所中学积极开展“送法进校园”活动,对全区27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预防违法犯罪教育。在澳头街道设立检察室,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,面对面的倾听和解决群众诉求。
四是打造“爱心暖民工程”。大亚湾区检察院积极为群众提供“暖心”服务,做群众的贴心人,打造便民接访室,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,在接访中心室外配备了LED电子显示屏,室内配备了空调暖气、饮水机、电子触摸屏、网上受理接待等便民设施,营造出一个温馨、祥和的倾诉场所。推行“五个一”(一身制服、一声问候、一张笑脸、一杯热茶、一定答复)标准化服务,推动便民利民措施落到实处;为解决群众实际困难,深入开展问政于民、问需于民、问计于民、解民忧、解民怨、解民困 “三问三解”活动,积极帮扶派员挂点村的特困家庭,捐助该村各类款项共计人民币5万多元。积极参与“一对一帮扶 争做爱心父母”助学助困失学儿童行动,连续3年资助农村贫困失学儿童15名,捐助资金1万多元,帮助失学儿童解决了就学和生活难题。
版权所有:惠州市人民检察院
地址:惠州市惠城区三新南路10号 邮编:516003 电话:0752-12309(检察服务热线)
未经本网书面授权,请勿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否则视为侵权。
备案序号:京ICP备10217144号-1
技术支持:正义网